地下存二氧化碳 重庆可存200亿吨
李小春的本次调查受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的委托,调查报告表明,我市目前的二氧化碳集中排放源,主要集中在火电、水泥、钢铁以及合成氨4个行业。调查报告显示,重庆的水泥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最大,但是,重庆集中排放源排放量最大的单位是一家火电企业。
目前,我市的合川双槐电厂正在进行一项年捕集二氧化碳1万吨的碳捕集示范项目,该项目是目前国内运行的二氧化碳捕集项目中最大的一项。合川双槐电厂正在进行的碳捕集项目,这套捕集装置号称“碳捕捉者”,这套装置主要由烟气预处理系统、吸收、再生系统、压缩干燥系统、制冷液化系统等组成。
这个脱碳装置就好比给燃煤电厂这个排放源戴上了一个大口罩,通过过滤把对环境没有影响的气体排放出去,而把二氧化碳留下来集中处理。
通过这样的“捕捉”程序,可以获得纯度大于99.5%的二氧化碳,再经过精制,可产生达到食品级标准的、纯度为99.9%以上的二氧化碳液体,用于灭火、制冷、金属保护焊接、生产碳酸饮料等。
重庆地下可存200亿吨
二氧化碳捕捉到了,除一部分可用于再生产外,其他的该如何处理呢?这一直是个世界难题,目前国际上主要采取地下封存的方式。
李小春说,碳捕集后运用的3种地质封存方式主要是深部咸水含水层、煤田和天然田封存,身处盆地的重庆,其二氧化碳的理论封存量达到243.71亿吨,相当于重庆去年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285倍,深部咸水含水层具备的潜力最大。
大部分排放源可就近存
中科院地质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庞忠和说,收集到的二氧化碳,经过液压处理后,会用高压的办法,通过管道打入地下1000米以下的含水层和煤气层,这是欧美一些国家通用的方法。但是注入地下的液态二氧化碳是否会引起地质结构的变化,目前还在研究,尚未有权威的结论。
李小春说,重庆绝大部分碳排放源附近,都能找到地质条件适合的封存场地。李小春建议,重庆尽快开展碳捕集的早期探寻工作,选择几个成本效益最好的排放源———封存场地进行匹配,开展碳捕集的示范工程以及可行性研究。
麻风树减排二氧化碳
可进入国际碳汇市场交易
开车用的柴油能从土里种植出来,这样的情况你能想象吗?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放应英领馆文教处邀请来到重庆,他建议三峡库区可以广泛推广这种可以提炼柴油的麻风树,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也能减少碳排放。
3吨果实=1吨生物柴油
“麻风树的别名又叫小桐子,重庆很适合种植这种绿色黄金植物。”陈放形象地说,“绿色黄金”这个名词是对应被称为黑金的石油而来的,四川大学从10年前就开始研究这种柴油植物。陈放昨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,麻风树主要分布在四川西南山区,具有较强的耐干旱瘠薄能力,对土壤、坡度等都没有太高要求,三峡库区很适合栽种这种绿色黄金。
陈放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:一般来说,栽种1公顷麻风树,可以产12吨至15吨果子,而3吨麻风树果子,就可炼出1吨生物柴油。如果种植后收获果子50万吨,可产油约16万吨,总产值可达6.4亿元以上。另外,还可生产生物农药2万吨、生物肥料2.5万吨、生物蛋白粉10万吨、活性炭10万吨,总产值可达22亿元。
北京千辆公交车添加
“这种生物柴油已经有部分在成都的柴油公交车上试验过。”陈放笑着告诉记者,学院里有62名“麻硕”、“麻博”(专门研究麻风树的硕士、博士),他们用100%的生物柴油取代0号柴油用于公交车后,动力完全足够,目前已经利用麻风树生物柴油,进行了1.5万公里的柴油机车行车试验。
而在碳排放方面,每公顷麻风树1年可吸收20到40吨二氧化碳,而制成的生物柴油碳排放则比石油提炼的柴油减少50%以上,也就是说,在种植和消耗两方面都达到了低碳的目的。北京的1000辆柴油公交车也添加了10%至20%的生物柴油,能够使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量降低95%以上,达到国Ⅳ排放标准。
库区山地可考虑种植
陈放告诉记者,中海油已在海南建立了6万吨生物柴油基地,中石油也在南充建设麻风树生物柴油原料基地200万亩,重庆目前除了三峡库区少量种植外,栽种麻风树提炼柴油还有很大发展空间。
陈放认为,如果企业自己建麻风树种植基地,前期投入相当高,建议政府可以给予补贴和税收优惠,对种植户也给予扶持。麻风树虽然第二年就可产果,但含油量较低,一般5年左右会达到峰值,并持续产生经济效益,之后的成本会越来越低。